試劑盒的檢測原理中,為什么選擇夾心法或雙抗體夾心法
在ELISA試劑盒中選擇 夾心法(或雙抗體夾心法) 作為檢測原理的主要原因如下:
1. 高特異性
雙位點結合:需要兩種抗體(包被抗體和檢測抗體)同時結合目標抗原的不同表位。只有當兩種抗體均能特異性識別抗原時才會形成“夾心"復合物。
減少交叉反應:尤其當其中一種抗體為單克隆抗體時(如小鼠IL-27試劑盒),可顯著降低非特異性結合的干擾。
2. 高靈敏度
信號放大作用:通過生物素-親和素系統(tǒng)(如HRP標記鏈霉親和素)或酶標二抗的多級放大效應(如TMB顯色),可檢出低至pg/mL級別的目標蛋白(如小鼠IL-27靈敏度達1.48 pg/mL)。線性范圍廣:例如人IL-27的檢測范圍為15.6–1000 pg/mL。
3. 適用于復雜樣本
無需純化抗原:即使樣本中存在雜質(如血清中的其他蛋白),只要目標抗原具有至少兩個結合位點即可被準確檢出。
廣泛適用性:適用于血清、血漿、細胞上清等多種樣本類型。
4. 操作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
標準化流程:預包被的固相抗體和標準化試劑(如凍干標準品)確保實驗條件可控。
低變異系數(shù):例如小鼠IL-27試劑的板內/板間變異系數(shù)均<10%。
5.與其他方法的對比優(yōu)勢
優(yōu)于直接法:直接法需直接標記一抗且易受非特異信號干擾;而夾心法通過兩步結合提高準確性。
優(yōu)于競爭法:競爭法適用于小分子半抗原(如激素),而夾心法更適合大分子蛋白(如多表位的IL-27)。
總結
選擇雙抗夾心法的核心在于其高特異性與靈敏度的平衡以及對復雜樣本的適應性。對于多亞基或大分子蛋白(如IL-27),該方法能確保準確量化目標物質濃度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xml